首页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下载专区 | 政策文件 | 专家解读 | 典型案例 | 建言献策 |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典型案例>>正文
全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典型案例连载(一百二十七)|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步入快车道
2018-07-10 14:21 王红英 

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步入快车道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王红英

近年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紧密围绕《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十三五”规划为蓝图,以“三年创新行动计划”为引领,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创建“双一流”和“国家优质高专”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正确政策导向,注重引进优质资源,秉持中国文化、高铁技术传播核心,加强人文互动交流,致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条件。教育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成效比较明显。

一、做好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机构西部领先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省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开展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和政策支持。特别是以“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教育合作论坛”为载体,全面推动陕西省高校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

学院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迅速做出了反应:在办学规模稳定、招生就业持续“两旺”、内涵建设亟待实现新突破的节点上,需要有新的发展和增长点。学院党政班子审时度势,果断提出在“轨道交通领域”和“社会通用专业”两大板块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院从优势专业集群考虑,从提升专业整体水平出发,经过充分论证,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合作举办的 “国际交通学院”办学机构于2015年9月通过省政府核准,2016年5月获得教育部办学许可,同年,正式启动招生。目前,两届5个招生专业在校生达430人。

截止2016年底,该合作办学机构为高职院校全国9家之一,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一家。

二、固守合作平台,务求办学规范化、交流常态化

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合作举办“国际交通学院”,既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首创,也是一块精作细耕的试验田,更是学院决意打造的一块金字招牌。

在运行中,学院本着交流工作“内外兼修”和“常态化”的原则,一并纳入创新行动计划建设方案。在注重学生培养质量上见真经、下功夫、求持续、谋发展。

(一)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陕西省高校资源丰厚的条件,与陕西师范大学俄语系、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等开展多层次的师生交流,互鉴互利,共谋发展。学院学生表演的俄语话剧、诗歌朗诵等,受到两校的同行的一直好评。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富有成效。

(二)拓展平台

组织80余名师生参加中哈友谊基金会举办的沙龙活动,为师生提供了与中亚等俄语系境外留学生的互动平台,提振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集中组织考察国际港务区有关涉外企业,引导学生尽早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常态管理

根据中俄两校合作协议,学生暑期赴俄研修、教师赴合作院校考察交流纳入常态化管理。2016年派遣1名语言教师进修3个月;2017年暑期30名师生赴俄为期12天,接受了语言训练、人文考察和轨道交通技术考察;30名专任教师赴俄专题调研。

(四)质量工程

在日常教学中,除调配优质资源、注重外国文教专家的教学示范引领外,将“每日早读、每天两抄两写、每周测试”作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主要抓手。将中外专家关于中俄轨道交通发展与人才需求展望等主题报告作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引擎。将品学兼优学生公派资助赴俄短期研修作为学生自我加压的杠杆。

三、加强组织管理,全面提升和改善国际化办学条件

按照中外合作办学要求,结合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学院重点强化三个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机构

在新一轮机构设置时,设立了国际交通学院(教学单位),相对独立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成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统揽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同时,在国际交通学院健全了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为确保办学方向提供了保障。

(二)完善办学条件

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新增投入600余万元,建成“智慧云俄语教室”2个,俄文资料室1间,俄文数字化资源1批,建成了相对独立的教学区域和学生宿舍,教室全部配有空调和一体化多媒体教学设施,实行小班教学。“俄语交流中心(兼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800平米,在建项目)。安排外教入住国际港务区“梦想公社”公寓,为外教配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各一套,外教对生活和办公条件十分满意。

(三)优化育人环境

学院重点在人文环境营造、宣传氛围营造、学生自主学习驱动方面做文章。如,“国际交通学院”院徽设计、文化墙统一设计、“四个一工程”设计(精通一门外语、掌握一项技能、融入一个世界、创造一种人生)。同时,把板报设计、语言考核评比、异域文化自我解读评比等作为辅助手段。

今年7月份教育厅国际处组织专家在学院调研期间,对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四、跻身国际舞台,充分运用好话语权

自2014年起,学院以积极的姿态和务实的行动,广泛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拥有了诸多合作空间和平台,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话语权。

1.2014年5月,“中俄交通校长联盟”成立大会在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举行,学院作为创始成员单位加盟。

2.2015年加盟“中国—东盟教育联盟”,连续多届参加联盟交流活动。

3.2016年“全国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在苏州成立,学院为全国高职院校九家机构成员单位之一。

4.2016年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成立,学院赵景民同志当选副主任委员。

5.2017年“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正式成立,学院被推举为副理事长单位。

6.学院国际交通学院院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赵景民入选陕西省“国际合作办学评审专家库”。

7.学院副院长安学武博士,应邀作为萨马拉国立交通大学主办的《伏尔加河流域交通通报》(俄刊)编委。

8.2016年在苏州召开的首次“全国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学院九家机构,就合作办学有关政策、办学水平评估等向教育部提出建议。

9.2017年5月,学院的经验和做法,在铁道行指委会议上做交流。

10.2017年10月,学院专家参与省内四所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审工作,对申报学校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五、探索新的路径,继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我们深刻认识到,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交流合作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特别是在“境外办学”(或留学生)、服务“走出去”企业、传播中国科技文化成果等主要方面,空间很大,机遇很多。

学院始终秉持政策护航、互学互鉴、拓展渠道的合作办学理念。快节奏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

自2014年以来,学院出席了历届“中俄交通校长论坛”(中俄轮值),坚持参加“中国—东盟教育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教育合作论坛”等活动。

2015年5月学院曾举办“欧亚国际论坛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分论坛”,目前针对外国文教专家正在开展“对外汉语培训沙龙”活动。在此基础上,学院将拓展教育援外模式,正在启动有积极意义的两项工程。

1.联手国际港务区,共同实施“教育援外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职业技术研修班。计划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领域专家学者20名,以推介、体验中国高铁技术、中国铁路职业教育模式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研修内容。历时10天,预算援外教育经费50万元。

2.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基础上,在中泰铁路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之际,围绕泰方急缺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组团赴泰、柬落实合作办学和留学生来华事宜。希望从另外一个点上做出新突破。

目前,学院还积极参与各类调研学习活动,正在着手与中国铁建等单位的合作,服务“走出去”企业,在推介中国高铁名片和属地化人才培训方面谋求新发展。

 
 · 热 点 新 闻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办公室  版权所有